5月19日是第13个“世界家庭医生日”。在闵行,家庭医生几乎家喻户晓,居民有医疗问题,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他们24小时在线,及时答疑解惑。日常走访巡诊时,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他们奔波在各个社区与家庭中,送去及时的医疗服务。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一起来看看闵行这2位家庭医生的一天——
黄鹏宇:对得住信任,撑得起寄托
7:30-11:30
(资料图片)
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黄鹏宇一早来到李奶奶家。92岁的李奶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等多种慢性病,感染新冠后长期卧床,曾出现反复肺部感染。经过治疗及健康指导,目前李奶奶身体状况好转,在家人的搀扶下可以下床活动。现在,李奶奶全家都是黄鹏宇的签约居民。
接下来是第二家、第三家……黄鹏宇管理的家床居民平均年龄86岁,一个上午连续巡诊了10名家床患者。每当有居民对他表示感谢时,黄鹏宇总说:“我是家庭医生,要对得住信任,撑得起寄托。”
11:30-13:30
跑完家床患者,黄鹏宇急忙赶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家庭医生,他还是中心的中层管理干部,当天安排了12点召开家庭医生例会,布置推进签约和重点人群关爱工作。
13:30-15:30
会议结束后,黄鹏宇返回到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下午的任务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配药服务、医疗咨询和体检报告解读。2个小时的时间,他帮40多位居民进行了便捷配药服务。
正要结束时,一位老病人面带痛苦地找到黄鹏宇,说自己肚子疼伴有腹泻。黄鹏宇仔细询问病史并检查后,考虑可能是急性胆管炎,建议其立即去上级医院急诊就医。
15:30-17:30
此时,黄鹏宇手头还有一项工作——为特殊困难的居民配药、装药。一切打点好之后,他约好送药师傅,将药品配送至社区并进行分发,告知新配药品使用方法。
17:30-18:30
送完药已过了下班时间,但黄鹏宇还不能回家。当天,他还约好要去居民辜师傅家中。辜师傅是一名高位截瘫的患者,长期卧床留置尿管,当天到了更换导尿管日期。黄鹏宇娴熟而又规范地更换了尿管,并嘱咐相关注意事项。
走出辜师傅家,太阳已经下山,黄鹏宇脱下白大褂,上车回了家。线下服务结束了,线上答疑仍在继续。吃饭的时候要看手机,散步的时候也要看手机,睡觉前还要再看下,并且保证手机有电,方便居民随时联系到自己。这就是黄鹏宇的一天,忙碌而充实。
李娜:让居民得到正确的指导
7:30-11:30
早上7点20分,85后家庭医生李娜来到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方服务站。当天上午,她的安排是出门诊,诊室在1号,她赶紧用消毒纸巾擦拭台面,开窗通风,好迎接第一批患者。
8点整,70岁的张阿婆走进了1号诊室。前一天,张阿婆跟李娜通电话,说来开点降糖药,顺便瞧瞧身体状况。张阿婆从不把李娜当外人,一坐下就跟她唠家常,分享起自己家近期的事情。“阿姨,这段时间心情好,但是也要注意饮食控制。”叮嘱好张阿婆,李娜接诊下一位患者。
刚看完6个病人,李娜的手机响了,是85岁的邵大爷。“最近咳嗽厉害,心慌,李医生帮忙看看怎么办?”“别着急,您带着前两天在闵行区中心医院做的化验结果,来查个心电图,看看心慌是什么原因。”1个小时后,邵大爷奶在女儿的陪同下前来看诊。
11:40-12:15
盒饭已经送达,李娜一边吃饭一边回复线上咨询,互联网医院问诊平台、微信群、私信……将近10条问诊消息在等着她处理。这种“见缝插针式”的远程网络问诊,虽不免牵扯精力,但她觉得很有必要,“起码能让他们得到正确的指导,不焦虑”。
12:15-13:30
吃过中饭,李娜整理好出诊包,和家庭医生助理准备去做长护险评估。当天,评估的是王阿姨,一位多发肿瘤患者,女儿在外区上班,老伴身体也不好,李娜建议她申请个长护险。
从王阿姨家出来,李娜又去看了小区内的家床病人。忙好这些,李娜一路小跑回到诊室,继续下午的门诊。
13:30-17:30
门诊患者一个接一个,李娜既要抽时间倾听居民家常,又要抓紧时间接诊患者。当天,她的肩膀老伤发作了,但坚持看完了门诊。
时针指向了17点,李娜翻了翻电脑上的诊疗记录,共接诊80个患者。她赶忙收拾桌子,看见一个下午一动不动的水杯,顺手拿起来喝了口水。待她处理完所有事情走出医院大门,已是17点30分。
17:30-18:30
晚高峰的回家路,堵了不少。因为还承担着一些管理工作,李娜一边开车,一边为晚上要写的管理方案打腹稿。
23:00
忙了一天,李娜正要躺下,手机里的“一居老刘”又给她发来消息:“李医生,您好,抱歉这么晚打扰您,近期有点乏力,想去您那里看看,到时我提前联系您可以吗?”“没问题,老刘。”她从来不敢关机,就怕晚上有突发状况。
记者:陈美玲
图文:区卫健委
上观号作者: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