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海马汽车在一片沉寂中浮出水面,成为乘用车板块中惟一一家市值环比上涨的车企,虽然幅度不大,但锐气再现。
3月,海马汽车宣布正加速研发第三代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将采用更高功率电堆、更高效率电驱系统、更安全的储氢技术、更长寿命的催化剂提升车辆整体性能和可靠性,争取于2025年前,在海南自贸港投入约2000台氢能源乘用车进行示范运营推广。此举恰与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合拍。于是,从3月24日起,海马汽车在股市中连续5个交易日呈现强势上行,其中又有3个交易日出现资金大幅流入。
当月的乘用车整车板块中,小康股份市值环比跌幅较小,为环比下滑4.78%。3月28日,小康股份披露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因可转换债券转股导致持股比例被动稀释0.04%,以及大宗交易减持1.03%,其股份比例变动累计超过1%;变动后东风集团股份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降至27.23%。当日,小康股份市值拉升9%。
3月,小康股份还发布了2022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资不超过71.3亿元,用于电动化车型开发及产品平台技术升级项目、工厂智能化升级与电驱产线建设项目、用户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3月最后一周,小康股份股价稳健上行,有逐步走出底部的趋势。
3月,商用车板块的最大亮点,是安凯客车与亚星客车未随波逐流,呈现独立走势,环比分别上涨16.99%和24.63%,成为国内整车板块中最亮眼的“双星”。
其中,安凯客车在新能源与氢燃料电池大客车方面均有布局。今年前两个月,安凯客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8.46%和12.84%。3月8日,出口墨西哥800台10.5米安凯天然气公交车发车。截至目前,安凯客车已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能源客车已通过欧盟认证,并已经出口意大利、法国、乌拉圭、印度、以色列等国家。
而亚星客车方面,3月注册资本从2.2亿元增加到2.86亿元,增长30%。财报显示,依靠政府补助1.61亿元,亚星客车2021年成功扭亏,而且近期又获得了3.35亿元定增,成功“补血”。亚星客车表示,由此,资产负债结构将更加稳健,抗风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今年3月,国内主要经销商板块10家公司摆脱上月市值环比全体下行态势,有3家成功翻红。其中,龙头中升控股市值环比上涨2.21%,一改上月环比下滑11.51%的颓势,开始崭露龙头之势。
3月13日,中升控股公告称,最终以约13.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3.6亿元)完成对于仁孚中国100%股权的收购,并完成总部融合、中升运营体系和优势产品导入等整合工作,由此也使中升控股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最大汽车经销商。3月21日,瑞银发布研报称,予中升控股“买入”评级,以反映在基于2021年业绩下,将2022-2023年净利润预测提高13%,目标价由80港元(约合人民币65元)升至84港元(约合人民币68.2元)。
在经销商板块中,上月环比下降15.79%的和谐汽车意外“阴转阳”,3月市值环比上涨8.46%。3月22日,和谐汽车发布上年度财报显示,2021年,和谐汽车实现扣非后净利润7.57亿元,同比大增49.6%。3月29日,其回购12.75万股,涉资47.93万港元(约合人民币38.95万元),而回购是企业实力和信心的表现。而3月市值环比上涨0.88%的新丰泰集团,3月23日发布上年度财报表明,2021年,新丰泰集团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均有所增长,其中净利润为3.46亿元,同比大涨138.2%。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2年3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3.6%,同比环比分别上升8.1%和7.5%,为近三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凸显经销商滞销情况严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3月全口径狭义乘用车终端销量为160万辆左右,同比下滑约10%。
客观上,疫情、原材料涨价、国际局势等因素,给3月汽车板块带来不少利空因素。
国内部分汽车零部件公司市值
全面下跌 投资情绪仍待提振
3月份,国内股市继续被全球股票市场拖累下跌,统计在内的动力电池板块、发动机板块、传统零部件与综合板块、轮胎板块、汽车电子与智能网联板块市值出现了普遍下跌,普遍跌幅在10%左右,百分之二十以上跌幅也不在少数。从零部件企业整体表现看,市值止跌回升仍需提振市场投资情绪。
3月份全球电动车动力电池出货量25.9GWh,实现连续20个月增长。动力电池企业竞争逐步白热化。从3月份动力电池板块市值表现来看,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表现出了更强的韧性,两家企业在海外布局的进展也备受关注。
近日,宁德时代表示,其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首个海外工厂正式获得8GWh的电芯产能许可。该工厂目前正处于设备安装阶段,第一批电芯能在2022年底前下线,将为德国主要汽车厂商提供产品和服务。在大圆柱电池领域,亿纬锂能正在规划在匈牙利建立动力电池制造厂。
放眼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上游材料与先进技术上,相关企业表现格外积极,比如卫蓝新能源与蔚来汽车合作研发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总投资100亿元,上汽联手青山落地20GWh动力电池基地。今年一季度,比亚迪、欣旺达、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捷威动力等企业相继公布了多个新投建项目,整体资金高达2287.7亿元,建设年产能达620GWh。
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具备资金与客户优势,并在加速布局上下游产业链,以期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未来动力电池企业格局或将进一步集中,尾部动力电池企业有可能在本轮成本大幅上升的扩产潮中被淘汰。综合来看,由于动力电池行业拥有的技术与产品品质壁垒,使得整个行业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展现出了强者恒强的态势。
汽车电子与智能网联板块市值普遍出现20%左右跌幅,德赛西威表现相对较好。近期,德赛西威欧洲公司第二工厂和物流中心正式开业,这意味着德赛西威海外市场又向前迈进一大步。基于公司战略目标,在2025年之前有望将营业额翻一番。
整体来看,芯片短缺问题仍在影响着整个智能网联行业,这也是该板块整体市值一直回调的因素之一。不过长期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仍会加速渗透。根据麦肯锡的数据,2030年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汽车电子和软件市场规模将会增长至4690亿美元。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受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企业综合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给不少零部件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压力。
国际主流汽车公司市值
车企深陷俄乌冲突泥潭 唯特斯拉暴涨
俄乌冲突爆发一个多月,对全球市场造成很大冲击,且至今没有停止的迹象。继2月绝大多数跨国车企的股价和市值出现清一色下滑后,3月整体市场继续呈现环比下滑态势,除了特斯拉等极个别车企外,大部分车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Rivian、铃木、雷诺等部分车企的下滑幅度达到两位数。
在一众车企中,特斯拉较为特殊,无论是从目标客户还是从供应链、工厂等角度来看,其受俄乌冲突影响不大。得益于德国柏林工厂正式开工、计划增发股份以实现拆股等一系列有利消息提振,3月中下旬,特斯拉股价出现持续上涨,最终使得该月环比增幅超过25%。
自3月底起,特斯拉的柏林工厂开始向其他欧洲国家用户交付新车。有了柏林工厂的产能提振,预计2022年特斯拉的产量和交付量都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另外,得益于特斯拉股价暴涨,美国《福布斯》日前公布的2022年亿万富豪榜显示,马斯克以2190亿美元的净资产,登顶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首。
与特斯拉相比,福特、法拉利、现代、沃尔沃汽车、马恒达、马自达等数家车企虽然也实现了正增长,但涨幅较小。丰田、大众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Stellantis等主流车企多数出现下滑。
事实上,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绝大多数车企陆续暂停了在俄罗斯的生产,以及面向俄罗斯的汽车出口,这部分损失暂且不说,对于车企来说,真正的挑战是俄乌冲突随后带来的供应链停滞甚至中断。随着欧美等国对俄罗斯实施高强度经济制裁,俄罗斯航运和海运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汽车零部件供应遇到阻碍,不少工厂尤其是欧洲工厂不得不停产。
例如,大众集团、宝马集团的部分欧洲工厂因来自乌克兰的汽车线束供应中断一度停产。不少市场咨询机构下调了2022年全球新车销量预期。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与恶化,全球汽车本已紧张的供应链和价格都将面临更大的压力,特别是石油和铝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正在推动新车售价出现普涨。在这种情况下,跨国车企普遍面临较大压力,对于俄乌冲突都保持密切关注。
在众多出现市值下滑的车企中,哪家下滑幅度最大?当属初创车企Rivian和传统车企雷诺。
其中,继1月环比下滑35.83%,2月环比下滑2.45%之后,Rivian在3月再次环比下滑22.65%。也就是说,进入2022年以来,该公司市值已经下跌了50%以上。背靠亚马逊支持的Rivian一直难以提高产量,2.5万辆的年产量预期令投资者失望,而去年第四季度的亏损也超出了市场预期。此外,Rivian在3月因涨价一事备受争议,该公司将此举归咎于俄乌冲突、疫情和通货膨胀带来的供应链危机和成本压力。
与其他各大车企相比,雷诺在俄罗斯的市场占有率最高,受俄乌冲突影响自然更大,2月市值环比下滑13.82%,3月环比下滑19.23%。鉴于俄罗斯市场对雷诺贡献甚大,雷诺此前一直坚持留在俄罗斯市场,但随后迫于政治压力,雷诺于3月23日表示将无限期暂停莫斯科工厂生产,并下调年度盈利预期。俄罗斯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给雷诺带来了较大压力。此外,俄罗斯政府“国有化”威胁的阴影,也笼罩在每一家在俄拥有汽车业务的车企头上。
俄乌冲突的影响正在扩大化,部分零部件的供应链停滞或中断只是后果之一,原材料大幅上涨的影响已经传导至主机厂乃至终端消费者。供应链和成本压力成为摆在全球汽车行业面前共同的难题,除了特斯拉这样较为特殊的车企,对于其他车企的前景预期,市场普遍持谨慎态度。
部分汽车新创公司市值
起伏较大 涨跌互现
由于宏观环境众多不利因素,加上美联储已明确表示要加息并且缩表,2022年以来,证券市场弥漫着强烈的空头气息。无论是我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小理”,还是自动驾驶的初创公司,市值跌跌不休。3月份是此前普遍预测的加息和缩表时间,不过3月以来汽车初创公司和造车新势力的市值没有出现一边倒的下跌。利空已经兑现,投资人的情绪反而变得平静一些。
在造车新势力中,蔚来的市值没有下跌反而上升了5.23%。蔚来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第1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或许由于占据了先发的优势,给投资人更深刻的印象。
然而,“蔚小理”3月份市场销量与市值涨跌并不一致。3月小鹏汽车交付量为15414辆,同比增加202%;1-3月累计交付量达到34561辆,同比增加159%。理想汽车3月交付11034辆理想ONE,同比增长125.2%;一季度交付31716辆,同比增长152.1%。蔚来汽车3月交付量为9985辆,同比增长37.6%;2022年一季度,蔚来累计交付智能电动汽车25768辆,同比增长28.5%。与市场销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鹏汽车市值下跌17.78%,理想汽车下跌7.25%。
尽管蔚来、小鹏、理想还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汽车品牌,但是,哪咤汽车和零跑汽车已经对他们形成了强大的压力。3月哪吒汽车共交付产品12026辆,同比增长270%;1-3月哪吒汽车累计交付量为30152辆,同比增长305%。3月零跑汽车月交付量达到10059辆,同比增速超过200%;2022年第一季度,零跑累计交付21579辆,同比增幅达到410%。这两家造车新势力的销量不逊色于“蔚小理”。
以前,传统汽车企业忙于赚燃油车的利润,给造车新势力留出了时间和市场空间。但是他们的基础实力比较雄厚,转身投入电动汽车后的竞争力不容忽视。比如,广汽埃安3月份的销量达到20317辆,同比大幅增长189%。这是不是一个新的市场信号,意味着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格局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值得关注。
3月份汽车新创公司市值增加最多的是NIKOLA,达到37.76%,上涨幅度不低。今年2月份,NIKOLA宣布已经向加州的道达尔运输服务公司交付了首批两辆车。能够实现交付,在投资者看来,NIKOLA有了商业化的实质性进步,这给投资人增加了信心。
OUST的市值也增长了30.43%,这家公司四季度收入为1190万美元,超过了此前人们预期的1120万美元,毛利率达到30%也高于此前预测的26%。几个关键数值的利好,给投资者带来了信心,促使OUST的市值上涨。
3月份,传言QS与保时捷合作开发一款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版911车型。保时捷是全球著名的汽车品牌,目前正在向电动化转型。保时捷曾经宣布在2030年实现新车销售的80%是纯电动汽车。受这个传言的刺激,QS的市值也上涨了26.37%。
新创公司中市值下跌企业的跌幅也不小。VLDR市值下跌29.9%,Cyngn(CYN)下跌16.01%,法拉下跌10.71%,亿华通下跌13.74%。不过他们的跌幅与滴滴相比并不多。3月份滴滴市值跌幅高达31.16%。尽管滴滴公布了在香港上市的计划,但是,香港股市的流动性不如美国证券市场,加上投资人还没有看到滴滴实质性的行动,继续看空滴滴就在情理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证券市场还会有几次加息与缩表,对造车新势力与初创公司的市值依然是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