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腻了外卖的年轻人盯上社区食堂

  • 发表于: 2023-07-28 10:07: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前几天,#传媒女硕士辞职开办社区食堂#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店主何花“没想到能引来这么多关注”。随后,何花的店迎来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年轻人,除了拍照打卡、用餐,人们还找她聊创业经验。

社区食堂的出现,原本为的是服务老年群体。随着社区食堂类型越来越多,“父母食堂”也吸引了很多年轻面孔光顾。吃腻了外卖,又实在没时间自己下厨的年轻人,把目光投向隐藏在社区的宝藏小馆。


【资料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些社区食堂率先“出圈”,成了网红打卡餐厅。企查查的数据显示,“社区食堂”的注册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大众点评App上,已经涌现出许多社区食堂品牌,它们陆续开设连锁店、加盟店。

在何花看来,社区食堂与年轻人之间的“双选”,是新时代年轻人消费观、饮食观乃至择业观的又一次嬗变。

“好吃不贵又健康”才是硬道理

“大餐社区食堂”是何花取的店名,采用自助餐的模式,四菜一汤,老人就餐10元,普通食客就餐15元。由于食堂价格公道,每天能卖出约150份。

今年4月,何花决定创办社区食堂,起初是为了解决老年人和困难群体的用餐问题。“我的父母上了年纪,做饭不方便。现在不少家庭都有类似的情况。”何花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能够吸引很多年轻食客,在她的意料之外。

“大餐社区食堂”不远处,是武汉创意天地产业园,这里聚集了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约50家游戏、动漫类公司,园区内企业从业人数超过1万人。创办社区食堂前,何花在这个产业园里做自媒体。她回忆,那时因为工作忙,每天中午只能吃外卖。由于食材重油高盐,让她对身体健康很担心,身边很多同事也有类似的困扰。

何花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研究生时,曾吃过一家附近的社区食堂,口味清淡,价格公道,种类多样,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在社区的帮助下,她和同事一起创业。

算上何花在内,“大餐社区食堂”一共有4名员工,何花负责运营管理,有时人手不够,她要兼职做服务员。每天上午,她会发布当天的菜单,莴笋炒肉丝、土豆烧排骨、蒜蓉苋菜、清炒西兰花等受到食客的喜爱。何花说,希望从农户手上直接拿到原汁原味的食材,让顾客吃得更安心,这是接下来的目标。

来自河北邯郸的90后靳翔鹭,去年从教培行业辞职,开了一个“拾而佳暖心社区食堂”,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加盟。如今,在邯郸已经有4家分店。

靳翔鹭想做一家面向全年龄段的社区食堂,在食堂的选址上动了一些小心思。

她针对不同群体,将店面分为“社区店”和“商圈店”。“‘社区店’里有一批下午放学后等待父母下班的小学生。只要报父母的手机号,就能在店里用餐和写作业。‘商圈店’针对上班族,让他们吃上充满家味的温暖餐食。”靳翔鹭说。

不仅如此,靳翔鹭还请来专业营养师进行餐品的搭配,针对控制体重的年轻人推出了“控糖套餐”和“减脂套餐”,把白米饭换成糙米饭。她还制订了一套关于剩饭处理的“紧急预案”——如果食堂里有大量剩饭,会以“寿司盲盒”的形式低价推出。

年轻人为什么选择社区食堂?

7月17日中午,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的百味邻里社区食堂挤满了食客。“没有科技和狠活,只有真材实料。”这是百味邻里社区食堂出餐口打出的标语。与大多数餐馆不同,该社区食堂提供的是自选快餐,荤素搭配,每两2.86元,称重收费,粥和米饭免费供应。

百味邻里社区食堂附近有一家菜市场,清晨,买完菜的居民就能享受到各式各样的早餐,烟火气缭绕。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就餐人群除了附近居民以外,不少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工人也把这里当作了“固定食堂”,还吸引了不少周边写字楼工作的打工人以及大学生。

在附近上班的王楠,在外用餐讲究一个“眼见为实”,他说,来社区食堂吃饭的主要原因就是用料都能看见,这里明厨亮灶、吃着安心,社区负责把关食品安全,“况且家里有孩子,自己又得上班,实在腾不出手来做饭。”

这个暑假,四川大学毕业生宋惟韬从湖南来北京旅游,他第一次吃“社区食堂”,称其为隐藏在社区里的宝藏小馆,“以经济实惠的价格吃到比较地道的北京菜,感觉很值。”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七八个菜一共花了18元”“12元一个人自助饭菜随便吃”等社区食堂的帖子获得年轻人关注。一些网友留言呼吁,希望自己家附近也能尽快开设社区食堂,表示自己愿意在社区食堂里享用三菜一汤、荤素搭配的美食。

一位叫“闲适”的网友,特意作了一首“诗”:一日三餐不用做饭,随到随吃不用洗碗。荤素搭配品种齐全,喜欢吃啥任意挑选。

在何花看来,以前,每到饭点,她和同事的午餐逃不过黄焖鸡、肯德基、麻辣香锅,还有一些食物是用料理包做的半成品,“年轻人或许是吃腻了,滋生出‘健康焦虑’,也可能开始更注重‘性价比’,觉得老年人的社区食堂更香。”

如何让社区食堂变得潮起来

靳翔鹭注意到,社恐这个词经常被年轻人提及。于是,她在设计店面时,专门开辟出一人食区域,每个座位间相隔半米,供独自来就餐的年轻人就座。在这个区域内,就餐者与其他区域自然而然被区隔开,在这里不仅准备了手机支架,还能给手机、平板电脑充电,让年轻人尽情享受“电子榨菜”带来的精神满足。

每个节日,靳翔鹭都会和团队的小伙伴推出“节日限定”。今年端午节,靳翔鹭为顾客们发放免费的五彩绳,通过发起消费满赠活动,为顾客赠送艾草香囊和粽子。儿童节当天,她把年轻人喜欢的卡通动漫形象贴满了食堂角落,为顾客赠送玩具模型。高考当天,在这里,考生能够享受专属优惠。到了母亲节时,靳翔鹭还会为宝妈们送花。一些顾客对她说,社区食堂的活动种类比一些网红店还要丰富。

当下,一些创新型社区食堂已经不再是传统老旧的样子,而是在环境、氛围和设备上都充满科技感和氛围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前来打卡。

此前,成都“R29life+社区食堂”就靠着现代化“收割”全年龄层,圈粉了很多年轻人。食堂内多功能用餐区域,包含吧台区、外摆区、聚餐区,增加了居民聚会社交的第二场所。除了现场取餐选菜,社区居民也可通过小程序预约到店取餐,再通过食堂的保温自提柜取菜,减少等候时间。

原本为老年人开设的社区食堂,逐渐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小饭桌”。在靳翔鹭看来,社区食堂若想长期生存下去,服务更多青年和中老年,还是要从口味和健康上下功夫。公司没食堂、没时间做饭、外卖不健康等“吃饭难”问题困扰着不少上班族。“让他们好好吃饭,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她说。

实习生 王楚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