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看:比亚迪管“举报”叫不正当竞争,还要保留“权力”?你没有权力

  • 发表于: 2023-05-26 22:35:44 来源:云掌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比亚迪要“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对不起,作为企业你没有“权力”,只有权利。

还有,即使实锤了长城不正当竞争,对不起,作为企业你也要加上个“涉嫌”的前缀。


(资料图片)

比亚迪被长城举报了,这事很牛。

在《大厂风云》看来,这事不光牛,还很好:中国品牌把精力放在内卷上了,这说明我们的汽车产业真的站起来了!

但是,比亚迪对于长城汽车的回复,大无语,开篇第一句:“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虽然举报是4月11日的,但这则声明明显是针对5月25日长城公开发布的微博,公开举报叫不正当竞争?哪怕非公开举报也不能称为不正当竞争吧。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多个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能和这事挂上钩的也就是第十一条: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即使比亚迪实锤了长城汽车“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那么这个帽子扣下来也要加上“涉嫌”的前缀,毕竟比亚迪是企业不是法院。

比亚迪有实锤吗?大概率是没有的,有不就直接晒出来了。

如果没有,那么在比亚迪的视角里:被竞品举报就是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那以后是不是没有人可以拥有举报比亚迪的权利?

除了这句雷人的话,长城还用了多个感叹号,被很多媒体和网友评价为:回应了一堆感叹号。

而在《大厂风云》看来比亚迪回应的“感叹号”内容都是废话,反而让人觉得心虚,让人怀疑比亚迪公关部的专业水平。

回应直接写:“我们的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我们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过来调查、取证和检测。”简单而直接,还在潜移默化间给长城描绘成了一副“小人”形象。

如果觉得不够,再把细节加上:“经了解,长城所说的情况,测试车辆由长城购买、保管并安排送检......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测试,而长城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也就足够了。

至于什么“并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力!”,首先作为企业,比亚迪没有“权力”只有权利,其次,无论是否保留,权利比亚迪都有。

什么“我们认为无效,不能以此为依据!”,下这种定义有权威性吗?还是那句话你是个企业啊,你不是政府部门,也不是三方机构。

什么“新能源事业发展至今,相当不易!中国品牌成长至今,也相当不易!”长城就不是新能源事业了?就不是中国品牌了?比亚迪“不易”就不能被人举报了?

“事实胜于雄辩”,一份摔在长城汽车脸上的检测报告、处理结果比什么都强,而比亚迪偏偏选择雄辩,还是“自爆”式的雄辩。

长城汽车举报了啥?环保问题,和车质量关系不大。

抛去此次举报,聊几句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如开头所说:内卷是好事,这说明我们的汽车产业真的站起来了!

从销量上看,4月比亚迪三款汽车雄踞销量前三,比亚迪的销量优势给了它内卷的资本。

2022年,比亚迪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的营收上升151.78%,毛利率上升3.69%至20.39%,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的提升给了比亚迪内卷的资本,疯狂降价。

就国内市场而言,比亚迪的第一对手当然是特斯拉,在《大厂风云》看来,胜利的天平已经向比亚迪倾斜,过去凭借着毛利率的优势,特斯拉多次降价换销量,但如今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不久前终于涨价了,而比亚迪开始降价了!

一季度,特斯拉汽车业务毛利率从去年四季度的25.9%进一步下降至21.1%,去年一季度则为32.9%,降幅堪称可怕,但不断降价打过比亚迪了吗?

2022年,特斯拉在国内市场销量大概是44万辆,比亚迪是187万辆,今年一季度比亚迪汽车销量55万辆,特斯拉42万辆。

虽然特斯拉销量没打过比亚迪,但是二者在国内市场的销量都是大幅增长的,其中比亚迪同比增长93%,特斯拉同比增长36%。

老大、老二打架,最难受的是老三、老四,老大、老二销量高、毛利率高卷得动,老三、老四卷不动啊,新能源汽车的老三、老四是谁?还是国产品牌,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啥长城和比亚迪同室操戈。

《大厂风云》作为看客,十分乐于见到国产品牌内卷,毕竟越卷越有利于消费者——价格越卷越低,产品越卷越好。反正无论买比亚迪还是买长城,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虽然《大厂风云》已经迪粉转迪黑,但客观地讲:比亚迪的确是国货之光,而这次长城和比亚迪举报风波,《大厂风云》并不看好比亚迪,逻辑是:长城把动静搞这么大,会是空穴来风?概率极小,要是空穴来风,长城直接攻击车的质量问题岂不更好?再加上比亚迪那堆“自爆”式的感叹号......

接下来的结果如何,其实很大程度在于各方力量的博弈,懂这句话的人,应该懂,不懂的,别瞎评论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