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虹桥的弟兄们都还在不?

  • 发表于: 2023-03-13 11:11:58 来源:地产人言

最近这十几年经纪人生涯,接触上海的地产人还是非常多的,作为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作为地产这种金融属性较强的行业自然是火爆的

在2020年之前,房企搬迁总部这个事情,上海就是一个网红城市属性,搬迁上海也是诸多房企的首选,意味着资金+人才的双重收益马上可以变现

早期最火爆的时候,全国不管是粤系还是川渝,还是江浙,还是闽系房企,都对上海虹桥这个房企总部基地趋之若鹜。


【资料图】

如今事过境迁,上海虹桥的房企总部代表们,有的已经回家,有的已经在卖总部写字楼,有的已经消失。。。。

坚守阵地:旭辉 正荣 中骏

从2000年开始,旭辉,世茂,宝龙等闽系前辈就早早把总部搬到上海,形成了独特的虹桥房企总部基地,如今20年过去了,旭辉世茂正荣等老牌劲旅全部阵亡

这批房企与其说是闽系,其实应该说是上海房企才对,因为已经深耕上海超过15年以上,早就摆脱了地区型房企的烙印,在华东区域已经形成了一定优势。

尽管这部分早期搬迁上海的房企悉数暴雷,但是凭借这些年在华东深耕的一些存货,养活一部分人还是问题不大,而且代建业务也是这批房企转型的重点之一。

所以从综合来看,近期旭辉+中骏等房企出售总部写字楼也是属于正常资产管理动作,毕竟在总部减员大半的情况下,已经不需要那么大的办公室了吧

早期这批布局上海总部的房企,基本上都有自己开发的核心物业,比如:旭辉恒基中心,中骏广场,世茂大厦,虹桥正荣中心,阳光控股大厦,七宝宝龙城等。

这批房企家底基本上在华东区域为主,所以不管业务如何放缓,总部依然还是会在上海,而且总部大厦也可以用来抵押再融资,已经是这批房企的最核心资产。

这批暴雷房企总部人数也是急速减少这种大环境下,虹桥总部的繁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急速回家:金科 奥山 三盛 弘阳 

2019年之后,有一批房企作为新进的黑马房企,也想在上海寻求第二次发展之路,面对很多过来人的前辈,也想在同样的方法下迎来飞跃

可惜现实是骨感的,理想永远都是虚拟的。随着高周转时代慢慢迎来尾声,相同的方法对后来者来说就不一定可以复制了。

这类房企往往规模较小,又基于搬迁上海寻求发展,本身根基也非华东区域为主,根基不稳固的弱势就很容易显现出来

仅2022年上半年,已有约10家房企将总部迁出上海,在当时搬迁总部至上海的房企中,占比已达25%,迁出的速度远远超出了当时迁入的速度。

以此这信号,房企的全国化和规模化进程进入拐点,继缩表之后,收缩投资战线成为房企当下发展的必选项。

此类房企如今暴雷的也不在少数,搬回去深耕自己熟悉的区域也未尝不是一个好事情,毕竟如今的市场没有深耕能力的房企未来会更艰难。

经历近3年的疫情冲击和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很多中小房企也算是见识过大上海的繁华,回家继续干活也是一个明智之举。

裁员加剧:换地方

如今选择继续留守的房企里面,其中大部分是租用其他公司的写字楼作为办公场所,这批房企里面大多数房企在考虑更换更小的场地来降低运营成本

中奥地产就是其中一家,目前位于虹桥的办公室已经在整理之中,去年有传言会搬回去南昌,目前最新消息是换了一个小办公室,总部人员控制编制非常少。

还有比如东原地产,大唐地产,祥源地产等房企,虽然搬迁上海已经有几年了,但是地产业务似乎这几年依然没有任何起色,后期也不排除会调整办公场地。

更让人唏嘘的是,作为早期搬迁沪上的代表房企:新力地产,更是直接消失在江湖了,人去楼空不说,新力系的很多地产人似乎也消失在了大上海

早期房企布局上海捞金,已经在地产圈形成了一定的业务网络与人才网络,很多情况下挖人都不用多思考,直接去对面的办公楼蹲着就很有可能有收获

可能有人会说,房企曾经依靠高杠杆赚得盆满钵满,现在撤离也就撤离了,与普通老百姓并无关系。但事实上,房企“离沪潮”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对于你我来讲非常现实。

总结

总的来说,房企总部扎堆上海,更多的是利用长三角的区域优势为企业实施全国性布局做准备,其实并不利于市场化发展,反而加剧了资金负担和成本,造成负债攀升、利润降低、现金流吃紧等问题。

上海房企的撤离,属于大环境的撤离,也是早期吃红利的大佬们该思考的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有选择性地撤出不确定性较强的市场,既能够提高资金聚焦、使用的效率,又能够降低一部分的运营成本。

不过最无奈的也还是普通地产人,很多地产人怀着一股热情投奔到房企总部的大上海,换来的却是冷冷的裁员。

据其他媒体统计从地产下行开始,地产开发这个领域就已经有超过40万人离开这个行业,我想说一句话:这40万人里面最少有2万人来自上海滩

主编:张艳

责编:doug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