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城市引力。图为东港市富祥水产食品预制菜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 辽宁日报特约记者 宋永昆 摄
【资料图】
丹东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耐心为市民办理业务。辽宁日报记者 王卢莎 摄
核心提示
日前,丹东市“12345政风行风热线”改版开播暨优化营商环境全媒体新闻宣传活动启动。改版后的“12345政风行风热线”,新推出了多种节目形式,以多视角、多路径对丹东市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进行宣传,既有跟踪回访问题办理情况,又有好经验好做法推广。
今年,丹东市重点聚焦“以改促优、办事方便、法治良好、守信践诺、比较优势、亲商安商、干净干事、宜居宜业”8个方面,开展了“整治突出问题、提升服务效能、优化法治环境、改善信用环境、降低综合成本、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整顿干部作风、提升城市品质”8个专项行动,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的满意度、获得感,为丹东市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提供有力支撑。
细化任务全方位提升服务质效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经营主体而言,不可缺少。大到投资兴业,小到跑腿办事,营商环境直接关系到每个群众和经营主体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为保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顺利实施,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丹东市从深度优化营商环境入手,制定了《丹东市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细化了40项具体任务,指定了牵头负责单位,并明确了具体完成时限。
丹东市营商局和市纪委监委牵头组织29个市直部门编制“办事不找关系”指南,对首批374项事项进行公示,推动“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成为常态;丹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丹东市营商局牵头开展“政务优”集成式服务窗口改革;丹东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开展市场监管领域“证照联办”……
今年以来,丹东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化简政放权,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推行政务服务网络化、标准化、便利化,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力激发了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促使全市营商环境加快迈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围绕“行动方案”,丹东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担起主体责任,主要领导成为“第一责任人”,对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主动上手、主动过问、主动协调,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丹东形象”的理念,发现问题积极协调解决,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立足本领域、本地区的实际,细化任务,加强指导,跟踪问效,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共同优化营商环境。
丹东市在12345热线平台建立“政事快办”专席,由各职能部门选派精干力量,上线解答、解决涉及本部门的群众诉求,提升办理质效和群众满意度。“政事快办”专席今年1月1日上线试运行以来,共有37家单位选派工作人员进驻专席,受理群众诉求5518件,即时办结4117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丹东市还根据不同时间节点,设置开学季教育局专席、旅游季文旅局专席、供暖季供暖专席等,专注解决热点问题。
锚定目标高标准推进措施落地
自“行动方案”下发后,为确保方案确定的8个方面40项任务落实到位,丹东市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20个牵头部门对照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落实举措,将各部门提出的155条具体落实举措汇总形成任务台账,并要求每月25日前各牵头单位要对落实情况和取得成效进行总结,同时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及时通报经验做法和负面典型。
丹东市各地区、各相关单位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努力将“行动方案”中制定的任务落到实处。
走进振安区政务服务大厅,记者看到厅内设置有“志愿服务站”,且在便民服务区内配置了爱心雨伞、急救箱、残疾人专用轮椅等,并为孕妇设置了母婴室,为残障人士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真可谓暖心服务无处不在。
窗口单位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重要平台,政务服务大厅是政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要窗口。振安区以优化政务环境、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为出发点,不断健全管理机制,着力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结合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元宝区聚焦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为企业纾困解难,提高“一网通办”“一窗综办”“一件事一次办”水平;完善“项目管家”服务制度、“政企直通车”工作机制、常态化政企互动机制,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镇街、村(社区)级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全覆盖,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以务实高效、真诚热情的服务赢得企业口碑。
丹东全市上下行动起来,算好“加减法”,让营商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创新开展“政务优”集成式服务窗口改革,优化整合9个窗口职能;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全地区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9.62%,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5%以上;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将建设工程消防验收、人防工程验收等6个事项纳入联合验收范围;实现经营主体登记和行政许可联合审批、一口发证,累计为93户企业开展证照联办;持续优化通关便利度,整体通关时间压缩65%以上。
进园入企精准化服务纾困解难
“非常感谢合作区的干部,在了解到我们公司因需采购原材料而缺少流动资金后,及时为我们进行了相关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梳理和解答,并帮助我们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提及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入企服务举措,丹东迅镭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有感而发。
丹东市“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 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有1300余名选派领导干部深入企业,通过推动政策落实、项目建设、问题化解、企业发展、营商环境改善和党建工作六项重点任务,助力经营主体做优做大做强,进而推动经济运行整体稳中向好。
“本次专项行动为选派干部建立了‘实绩档案’,为每人配备了‘一表一账一本一册’即一张联系服务企业登记表、一个问题解决台账、一本工作日志、一簿惠企政策手册,让选派干部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提升联系服务企业工作规范化水平。”丹东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通过精心筛选,工信、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累计为惠企干部梳理了各类助企纾困政策112条,目前已全部发放至对接企业手中。丹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我们选派的干部要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中央、省和市出台的稳经济助企纾困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免申即享、直达快享,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抢抓发展机遇。”
据了解,在此次专项行动中,丹东市级领导带头联系服务规模大、牵动力强的30家企业,市、县(区)两级选派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企业1100余家、重点商圈市场13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全覆盖,各类中小经营主体实现有效覆盖。各级选派领导干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并严格执行无事不扰、有呼必应。
针对企业反映的个性化需求,坚持“一企一策”,做好个性问题的协调化解工作。截至目前,各级选派干部通过“携企入校”、全程代办、银企共话、合作共建等,为企业送政策1800余条,帮助解决要素保障、原料市场等各类诉求92件,节省成本130余万元;推动13个项目建设落地,助力企业争取订单8428万元,清理欠款4187万元,促成融资5500万元;帮助企业引进各类人才60人,关键技术2项,切实解决企业难题,增强企业获得感。
(辽宁日报记者 王卢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