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激增政策持续加码 冷链物流赛道“热”起来

  • 发表于: 2022-11-02 09:51:47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为消费升级背景下的重要细分市场,冷链物流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生鲜电商、社区团购、预制菜消费等持续升温,以及疫苗、生物制剂、药品冷运需求的日益增长,为冷链物流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与此同时,政府层面也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行业,密集颁布多项扶持措施,为冷链物流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策助力加之行业自身的强大吸引力,让冷链物流成为了明星产业,吸引各路资本争相布局。但不容忽视的是,基础设施分布不均、配套设施和信息化水平偏低、企业“小而散”、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因此,在冷链物流赛道“热”起来的同时,产业创新升级的步伐也应“快起来”。

市场需求激增 政策持续加码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冷链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根据中物联冷链委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3831亿元,5年复合增速为12%,冷库库容接近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分别是“十二五”期末的2.4倍、2倍和2.6倍;2021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达4585亿元,同比增长19.66%;预计到2025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可达5500亿元。

业界普遍认为,推动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因素源自多个方面,包括人们对高品质消费品及市场主体对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消费群体对食品质量、新鲜程度愈发关注;生鲜电商、果蔬宅配市场快递崛起(2021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1097亿元增长至6861亿元),推动了冷链需求总量的提升。另外,医疗冷运也是冷链物流行业的另一大需求方。目前,国内需要低温运输的药品每年总金额高达数千亿元,药品运输和配送需求日益增长,稳定支撑了冷链物流市场的规模扩张。

不仅如此,新冠肺炎疫情中凸显的物资保供需求,也给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助力。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展现出无限商机。一方面,随着宅家经济成为新风尚,生鲜电商、社区团购、预制菜等新业态走红,消费者对生鲜食品和方便食品的需求激增,为冷链物流发展带来新机遇;另一方面,灭活疫苗和核酸检测试剂均需冷链储运,对国内医药冷链物流体系的适应性、满足度要求提高,同时巨大的市场增量也为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晚,行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既需要市场需求的驱动,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指出,近年来,国家多个部门陆续颁布相关政策法规,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冷链物流行业景气度的提升。

通过梳理发现,仅在2020年,与冷链物流行业相关的扶持政策就多达8项。2021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进一步突出了冷链物流的战略地位,明确了发展任务与目标,我国冷链物流也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今年以来,冷链物流领域支持政策相继落地。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对“十四五”时期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做出系统安排;2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的《“十四五”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建成600个县域产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100个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基地、200个城市销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4月,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完善冷链运输设施网络、培育冷链运输骨干企业、健全冷链运输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5月,财政部和商务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通知》,提出以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为重点,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

近期,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24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上已于此前发布的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已达41个,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这也表明,冷链物流有望加快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除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外,浙江、山东、湖北等多地也相继发布冷链物流支持政策,推动行业向上发展,提升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运行水平。

“作为保障生鲜冷冻品以及疫苗、生物制剂等医药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一环,冷链物流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政府和百姓密切关注的领域。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冷链物流发挥的行业价值愈发凸显。因此,国家层面自然会投入更多力量,并通过政策倾斜支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行业资深专家孔震表示,国家、地方层面陆续出台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本高度关注 企业竞相布局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加之市场需求稳步攀升,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业界也普遍认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崛起是大势所趋。

正因如此,无论是传统快递物流企业,还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公司,抑或是跨界玩家,都希望在冷链物流这一赛道赢得一席之地。这其中,有手握大量消费端资源的平台企业,如京东、顺丰、菜鸟;有持有仓储资源的地产商,如万科、宝能;也有冷链需求并已涉足相关业务的食品、农产品企业,如光明乳业旗下的领鲜物流、新希望旗下的鲜生活冷链等。

对此,赵小敏指出,冷链一直被视为物流行业的“金字塔塔尖”。当下,在快递企业加速拓展生态链的背景下,冷链物流几乎成为每家企业的必争之地。

面对万亿级市场,快递企业或携资本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重磅加码,或自建直营网络,或打造加盟模式,或与第三方深度合作。除邮政、顺丰、京东等直营制快递巨头外,包括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等在内的加盟制快递企业也持续向冷链物流领域发力,而一些专业化冷链企业则利用资本化手段加速并购整合。

具体来看,京东物流在2014年就开始打造冷链物流体系,而顺丰也在同一时间发布了“顺丰冷运”品牌,启用包括上海、厦门、北京、广州等地在内的共10座B2C冷库;2015年,菜鸟网络推出生鲜仓储配送中心;2018年,京东正式推出京东冷链,专注于生鲜食品、医药行业;2020年,中通专门成立了冷链业务板块;2021年,美团优选进行大规模冷链设施建设,在2021年夏季来临前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国90%县市、近百个大仓的冷链物流网络。

除了头部玩家动作频频,冷链赛道上还不断涌现出新的生力军。据相关机构统计数据,2020年新成立的冷链企业达11938家,2021年则有9005家,2022年1~8月新成立的冷链企业达到3805家,较2019年之前数据早已翻番。

近两年来,冷链物流行业融资频繁且获投融资额较高。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国内共有68家冷链物流及相关企业获得投融资(78笔);其中,26起公开具体金额的融资中,有18起达到亿元,5起达到10亿元。

2021年迄今,冷链物流相关领域共计发生融资事件12起,金额超122亿元。例如,生鲜冷链物流行业平台“鲜生活”于2021年1月完成6亿元A轮融资,旨在打造数字化生鲜冷链物流平台;同年5月,瑞云冷链宣布完成天使轮1.2亿元融资后,又于8月宣布完成亿元Pre-A轮融资,以自营+合伙人模式实现冷链零担流通网络全覆盖;2021年12月,冷链科技生态平台—前海粤十完成3.9亿元A轮融资,并宣布未来3年,将用科技全面赋能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同期,乐禾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继2020年12月完成D轮融资后,又一次完成数亿元E轮融资。

由此可见,冷链物流企业“吸金”能力十足。不仅如此,科技创新的力量正在推动冷链物流摆脱传统的运行方式,向智能化、科技化、自动化方向转型升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融资用途也从冷库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设施建设向前端产后预冷、加工、冷藏和后端配送、零售、消费等环节延伸,从硬件设施建设为主向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营、数字化、信息化程度提升转变。

风口之下短板逐渐显露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持续利好,市场需求愈发旺盛,产业发展时机也十分成熟。但不容忽视的是,国内冷链物流“小、散、乱”的问题依然突出,体系建设也存在明显短板。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冷链流通率较低和冷库建设规模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冷链设备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却严重不足。根据全球冷链联盟(GCCA)发布的数据,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我国冷库容量由2015年的3740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7080万吨,冷藏车保有量由2015年的9.34万辆增长至2020年的33.54万辆。即便有了明显增长,但无论是人均冷库容量,还是人均冷藏车保有量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除此之外,我国冷链运输率仅为10%~20%,与发达国家80%~90%的平均水平相去甚远。受制于较低的冷链运输水平,我国每年仅果蔬一项的损失金额就有上千亿元。据专家估计,我国易腐食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损失率高达25%~30%。

不仅如此,国内各地冷链设备和企业分布不均的矛盾也尤为突出,冷链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一线发达城市,而承担了全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的中西部地区则冷链资源匮乏,发展相对落后。除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欠缺也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原因。上述因素使得生鲜商品在运输中得不到规范的保温、保湿、冷藏,加大了流通时的损耗,导致“断链”等问题时有发生。另外,由于自动化设备落地成本较高,且多数冷链物流服务有链条断裂、流通率低的问题,导致全链路的可视化和自动化难以实现。

“在冷链企业竞争层面,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集中度不高,百强企业的总营收仅占市场总量的20%,存在‘小而散、缺专人、缺资金’等问题,这也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规模效应有限,尚未出现垄断型企业。”赵小敏进一步指出,未来在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中,势必会频繁出现并购重组等整合行为,企业想要抓住机遇,必须增强其资本能力,以及全面整合运输资源的能力。

加快转型升级 解行业发展难题

总体来看,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仍需克服不少障碍。因此,补齐冷链物流短板,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这既是行业发展的内驱动力,也是普通民众消费水平升级的迫切需求。

首先,完善冷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流通率,减少断链和损耗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石,也是冷链物流企业走出高投入期,逐步实现盈利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中缺乏的并非是需求、供给、资源,而是结构合理而均衡的冷链基础设施。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体系,为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其次,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还有待完善。多家冷链物流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冷链物流从生产到流通、消费各环节缺少统一标准,而且强制性标准较少,衔接不紧密,尚未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无法实现对温度控制、制冷、温控记录设备使用等情况进行全方位有效监管。虽然近期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关标准,但在落地执行上却遇到了阻碍,进而导致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还需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相关标准以及配套细则,实现全流程有序衔接。

除了加强对运输产品的质量监控,推进资源整合,行业改革还亟需加快智能化与无人化的转型步伐。为此,冷链物流行业应积极抓住当前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打通相关行业的大数据壁垒,打造多网融合的冷链物流智能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

孔震认为:“想要适应日趋多元化的市场,需要冷链物流企业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服务,而在服务的背后是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他进一步指出,加快冷链设备的研发,降低冷链物流成本,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但整体来看,业内缺少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难以满足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培养适合现代物流经营需要的人才、提高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是当前至关重要的工作。另外,在冷链物流增量市场的竞争中,企业势必会不断扩大业务规模,但冷链行业是一个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的行业,需要企业做好成本管控和精细化运营,这是企业能否实现盈利的关键。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理念推广依然薄弱,想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加强冷链技术和理念知识的普及,让消费者真正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赵小敏最后说道。(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