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黎车展正式举行,多款国产新能源汽车现身其中,比亚迪、长城等车企夺走了大部分参展人员的眼球,让西方国家的人民大为震撼。有法媒评价“车展的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品牌占据着最重要位置”。
而巴黎车展是法国展示本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平台,法国总统马克龙出席车展并借此契机推出法国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他在采访中呼吁对欧洲的电动汽车产业和市场给予更多支持,他表示,面对美国和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欧洲“必须觉醒”,并采取强有力的行动作出回应。
但事实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国家已经处于势不可挡的态势了。有法国媒体报道称,“车展上要么是中国的电动车,要么就不是电动车。”
虽然目前法国车企仍未制造出优秀的新能源车型,但法国消费者对该车型的需求却在日益上升。据相关人士透露,2017年法国汽车市场中电动汽车的比例为1%,但2022年暴增至13%。而且,专业人士预测,2027年这一比例可能攀升至30%。
除了巴黎车展反映出的现状,各大国产汽车品牌纷纷进军欧洲市场也表明,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崛起,“外国车”不再是稀罕玩意儿。
尽管欧洲正在大力推动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的普及,但从今年欧洲的电动车销量来看,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今年上半年,欧洲全电动汽车销量占比为11%,低于预期的13%。
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当下占据了10%的欧洲市场,去年中国向全球出口50万辆电动汽车,2022年这一数字可能达到100万辆。
正常来说,有外来国家的汽车品牌进军本国市场,那么当地车企一定会拿出强有力的产品来回应。作为有数百年造车经验的欧洲国家,诞生出了大众、奔驰、宝马、奥迪等知名车企,此外,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等奢侈汽车品牌同样属于欧洲。但截止目前,欧洲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仍然没有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国产新能源汽车凭什么能出尽风头?
如果要问为什么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为何如此迅猛,需要从很多层面来讲。首先我们国家的合理布局是最主要的原因,与多数欧美国家依赖传统汽车企业作为电动汽车发展的主导性力量不同,中国更注重充分协调传统汽车企业与电动汽车企业的积极性,既推动传统车企向电气化转型,又鼓励带着电动化基因“出生”的新造车企业参与破局。
此外,我国还充分平衡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极大促进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在管理部门、科研、能源、交通等不同领域的协同合作。
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国产汽车品牌们“很争气”。中国自主品牌在妥善处理好多种技术路线的问题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了动力电池等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突破,更借助于国内智能芯片企业产品研发快、与用户紧密联系等优势,在高等级自动驾驶领域成功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
而中国电动汽车在核心技术方面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据相关机构统计,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相关专利超3万件,占全球相关专利总量的70%。无论是在纯电动汽车专用平台、燃料电池汽车等整车技术水平上,还是在动力电池、第三代半导体等关键核心技术上,中国都遥遥领先于欧美国家,说是电动汽车产业的“领头羊”也毫不为过。
最后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了。中国市场一直都有着巨大潜力,这一点从销量、销售额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直观地感受到。
中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非常大,得益于各大互联网企业对消费者活跃多变的诉求的及时响应,中国自主品牌为满足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多元化的需求而纷纷聚焦不同细分领域,研发出各种多样化、多功能的产品。有了销量就有资金,而有了资金就能够更好地研发技术,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宏祥曾直言,“全球汽车产业的生态正在重塑,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重要机遇。”
而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也在前不久坦言,中国电动车的推广速度极有可能快过美国。
欧洲品牌新能源车型为何不受待见?
目前,欧洲车企已经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但推出的产品却不受待见。作为十分重视汽车产业的德国,奔驰、宝马、奥迪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像是应付式交作业,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奔驰EQ系列、宝马iX系列、奥迪e-tron系列等产品,口碑销量纷纷处于谷底。
而另外一家汽车行业内的大哥大品牌大众,在这方面的发展也只能说中规中矩,推出的ID.系列在欧洲市场表现尚可,但放眼全球市场则较为一般。
而法系车在新能源车型的发展上就更加“落后”了,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推出被消费者认可的新能源车型。参考国内市场,雪铁龙仅有一款插混车型在售,标致也只有两款插混车型和一款纯电车型在售,法系豪华汽车品牌DS的情况跟前两个几乎一样。而且不只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法系燃油车在国内的销量也非常一般,在前不久又传出了法系车要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但真实性无法确认。
除了上述提到的车企,像捷豹、路虎、沃尔沃等众多欧洲车企,都没有跟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推出的产品很难让消费者为其买单。
目前的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几乎做到了一家独大,德国联邦的数据信息,在今年的前9个月里,特斯拉在德国的纯电动汽车注册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左右,总数达到了38500辆。而本土车企大众的纯电动汽车注册量却下降了大约40%,目前的数据只有32300辆左右,比特斯拉少了大约6000辆。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的信息显示,大众旗下很多品牌的纯电车型在德国的注册量都出现了下滑。但以特斯拉的产能显然吃不下整个欧洲市场,国产品牌在这个时间点进入欧洲,可以称得上是恰到好处。
欧洲车企是没认真还是能力有限?
当我们把目光放眼全球,不止欧洲市场,在中国、欧洲或美国销售的电动汽车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欧洲品牌。欧洲要说传统汽车制造业很强悍,领先世界,可在电动汽车上,为什么就是发展不起来呢?
网上有许多网友表示,传统老牌车企不是造不好新能源汽车,只是现在这类技术不成熟,所以还没有真正投入进去。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据此前相关报道,欧洲国家在近年来能源危机十分严重,油价、煤炭、天然气价格都在起飞,电力作为二次能源,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电价不但影响了消费热情,更大的影响是抬高了企业成本。本来欧洲就闹能源危机,再加上新能源汽车不占优势,所以欧洲这些汽车制造商,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就更加困难了。
然后就是召回问题,就算是“德系三太子BBA”也没能逃脱电动汽车召回的命运。相关机构数据统计,去年7月份,奥迪宣布在美国召回540辆奥迪e-tron,10月份,奔驰也召回1700辆奔驰EQC。而宝马去年也曾两次召回宝马i3,另一个豪华汽车品牌捷豹也在去年召回了254辆I-PACE电动汽车。
最后则是车载软件技术问题,这一直都是欧洲国家的短板。据相关欧洲媒体报道,大众在生产ID.3的过程中遇到了“大规模”软件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大众在开发软件的时候过于仓促,导致了大量问题的发生。此前旗下品牌奥迪就曾因为软件问题,延迟了e-tron的交付时间。
整体来看,欧洲车企受制于各个因素,导致新能源汽车研发进度极慢。但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已经无法阻挡,而且传统车企的体量比较大,其资金和人才储备都比较充足,克服目前的困境也并非不可能,等到传统车企解决了目前的困境之后,全球的新能源车市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周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