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贵州创造

  • 发表于: 2023-08-07 09:19:32 来源:贵州日报

盛夏,凤冈、思南、石阡三地交界处,一座世界级桥梁顺利建成通车,红色大桥宛若长虹卧波,跨越乌江两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座拥有“钢脊梁”的大桥,正是德江至余庆高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乌江大桥,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度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精度”始终是贯穿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建设的关键词。“整座桥的钢结构都以高强度螺栓进行连接,这对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容许最大误差仅有3毫米,技术难度非常大。”德余高速乌江大桥项目负责人王志金说。

为保证全桥22万颗螺栓孔的位置不能有丝毫错位,项目建设团队进行关键技术创新,采用系列先进工艺和设备,让这座涉及1.3万多吨钢结构桥梁,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运用全栓接技术工艺建设的桥梁,达到同类型桥梁建造的世界顶级水平。

一座座或世界第一、或亚洲榜首、或国内领先的大桥,如雨后春笋在贵州高原相继建成,是科技创新赋予了贵州桥梁之力量之底气,是科技引领让贵州造桥术惊艳世界。

炎炎夏日,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花江峡谷大桥建设正酣,项目团队朝着云霄发出新的挑战。高度625米,建成后相当于200多层楼的新世界第一高桥,正在“地球裂缝”花江大峡谷上拔地而起。

受峡谷风影响,花江峡谷大桥建设场地风场复杂,监测到的最大风速为12级,可达每秒32.7米到每秒36.9米,相当于一辆特快列车正常行驶的速度。

“我们通过风洞试验、数字仿真技术研究,主梁首次采用水平稳定板抗风,既节约造价,又可作为桥旅融合空中竞速跑道。”六安高速第八合同段项目总工程师刘豪说。

经过一次次试验探索,该合同段项目团队研发出山区峡谷超高索塔竖向移动工厂整体式爬模系统,攻克了传统墩柱施工技术“动力不足”的难题,让花江峡谷大桥实现智能化建造。

该系统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模板体系精细化建模,以液压系统为主动力,构筑“截面递减爬升平台+施工平台顶架+内挂平台”的整体式造塔平台。不仅有力提升工程建造质效,还可抵御15级大风,确保施工安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贵州通过科技创新、BIM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等,不断提升桥梁设计、建造、维护等全寿命周期的生产和运营质效,以桥梁建设跨越式发展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金烽乌江大桥是贵州首座采用预制平行钢丝索股施工的六车道钢桁梁悬索桥,两岸均采用重力式锚碇。建设过程中,为解决锚碇预应力管道和型钢支架“打架”的问题,技术人员创新运用了BIM技术提前定位。仅通过这项技术,全桥两个锚碇加起来节约了近200吨型钢支架。

特殊的地理条件让贵州桥梁建设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更多,也为贵州桥梁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实践平台,积累了丰富的造桥经验——

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首次采用“主梁纵移悬拼新工艺”,且省交通运输厅曾组织10余家单位50余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成智囊团,依托交通运输部针对北盘江大桥的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为今后西部高山峡谷地区大跨度桥梁建设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在平罗高速大小井特大桥的建设中,桥梁结构、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采用“斜拉扣挂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实现节段快速高效安装,成为世界山区第一大跨径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而平罗高速平塘特大桥采用的“叠合梁斜拉桥整节段上行式安装工法”属国内首创,该桥为三塔斜拉,净高332米主桥塔是世界最高钢筋混凝土桥塔,桥梁设计时将力与美相结合,形成了极具动感的桥梁整体造型。

放眼望去,在“黄金十年”的公路建设大跨越发展进程中,贵州在桥梁建设方面发布技术指南20部、地方标准7部、申请专利13项,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创造了数十个世界第一。

诸如2015年,建成的贵瓮高速清水河大桥,主跨113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单跨板桁结合加劲梁悬索桥,亚洲第一的山区双塔单跨钢桁悬索桥,全桥仅用两年半时间建成,创造大型悬索桥的施工奇迹。

仅隔一年,贵州又再次刷新自己创造的斜拉桥纪录,建成了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斜拉桥——贵黔高速鸭池河大桥,主跨800米,还有世界首座非对称混合式叠合梁斜拉桥——惠罗高速红水河大桥。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建成通车的国道G320线花鱼洞大桥,是第一个完全由贵州省本土企业设计施工、监理、检测获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国际大奖的项目。造价仅1.1亿元的花鱼洞大桥,利用新桥拆除旧桥,对红枫湖保护区没有任何污染,凸显了技术含量及环保价值,标志着贵州山区峡谷桥梁建设不仅“大而全”,在“小而精”上也达到了世界认可的全新高度。

“贵州在桥梁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攻关,在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设计、施工、技术等各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围绕峡谷大跨径桥梁的结构体系及理论等瓶颈问题,攻克了一系列科学技术难题。”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说,桥梁建设大跨越,助推交通大提升,万桥飞架,大道纵横,织起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高速平原”。

贵州公路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胜林认为,这些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激发出了贵州造桥人的创新基因,在大山间诠释着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所有现代桥梁型式,实现了贵州省桥梁建设技术的大跨越,让贵州桥梁问鼎“世界级”。

在多个世界级桥梁工程建设及技术研究中,张胜林组织研发了一套缆吊与扣挂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桥梁缆吊和扣挂施工智慧化、精细化;采用叠合梁斜拉桥整节段上行式安装工法,自主研发钢主梁整节段悬臂安装的轻型桥面吊机,实现了山区陡峭地形下叠合梁斜拉桥整节段安装,有效控制了施工安全风险,降低了钢主梁安装难度和施工成本……并用心培养了20余名高层次专家型骨干人才,为桥梁建造技术创新贡献了“贵州智慧”。

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建设者,正是有了这样的情怀,贵州桥梁建设才能高潮迭起,捷报频传。到2022年底,贵州在近126万个山头里建了21万公里公路,公路桥梁超过2.8万座,是1949年全省公路桥梁总数(357座)的78.5倍,全面重塑了贵州的发展格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力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