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比蔡徐坤更能代表内娱的流量艺人。
(资料图片)
憋了一个周,蔡徐坤终于发声了。回应几乎承认了一切,唯独没有认错。总结下来无非是自相矛盾、避重就轻、锤人一千自锤八百以及不可证伪。
作为本土偶像选秀模式下的第一个巨星,蔡徐坤的身上贴着牢固的流量标签,既见证了偶像经济的无所不能,又完美复制了流量咖的堕落路径,深深烙印了整个大众舆论对偶像行业的认知。
事已至此,蔡徐坤事件正式成为又一次流量翻车的典型,不仅是流量艺人人设的坍塌,也进一步走向人品、形象、道德甚至法律层面的全面坍塌。
天下苦流量久矣。唱歌难听,跳舞难看,才疏学浅,他们的商业价值犹如阳光下五彩斑斓的泡沫,近距离却吹弹可破。
草草成功,轻而易举,几乎是所有流量艺人的特征。也许就像有些看得清透资本的局外人所说,蔡徐坤不过是一个流量明星,不过是资本运作的傀儡。
当他们被一个利益集团包裹起来,并用一个超强的商业专业化团队全程运作,他们的无知无畏、他们的肆无忌惮就会异常可怕。
这些年,我们见惯太多流量翻车的名场面。在瓜田里浮浮沉沉,看着他们起高楼,又看着他们楼塌了。他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一夜成名,在流量的簇拥下,被尬吹、被洗白,被捧上神坛,又毁于一旦。
内娱走到如今,前有凡凡郑爽,又有李易峰蔡徐坤,早不是流量经济这么轻飘飘的故事了,流量明星可以不务正业,可以在任何场合肆意而行,动辄伤天害理触犯法律。
每次崩溃、每件丑闻,不仅没有给行业的流量任何教训,甚至前人跌倒的还会让后人吃饱,他们继续有恃无恐,享受着源源不断的关注和讨论所带来的商务价值。
Prada 在 2019 年签下蔡徐坤,被业内视为向流量低头。向流量低头在商业逻辑上没什么问题,毕竟粉丝经济势不可挡,谁能不挣年轻人的钱呢。
押宝流量终究是一场冒险,想吃流量的红利,也自然要承受流量反噬的炸弹。但大多数的品牌还是愿意选择富贵险中求。
流量的本质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只要不缺关注,就有唯利是图者,去消费这种关注力。滋养了蔡徐坤凡凡走向堕落的土壤,自然有市侩功利的原生父母家庭,更重要的是这畸形的流量经济。
对于许多吃瓜群众来说,蔡徐坤从出道成为顶流到如今,他身上的超高人气和商业价值都像是一个谜。近距离接触身处流量中心的艺人,手握流量密码并非来自于自己的人品业务,无非是粉丝的巨大黏性与粉丝圈层极幼。
这些流量经济看似繁荣,却仿佛空中楼阁,偶像行业走到了讽刺的末路。或许就是太给脸了,他们反而不要脸了。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