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每一次经济发展遭遇困难的阶段过后,往往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汽车行业也不例外,而且是最为典型代表的行业之一。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正是全球互联网企业诞生元年;2007~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阶段,正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起点。2020~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世界经济大国中惟有中国在2020年GDP保持正增长,但也只有2.8%。今年初的俄乌冲突,又加剧了全球经济形势恶化,尤其是对能源领域影响巨大,全球油价、气价飞涨并严重短缺。
这一次,受影响较大的汽车行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创造新需求并带来新增长?我们的价值创造理念和方法如何引导中国自主品牌商用车发展,需要做出哪些转型和转变?这些都值得汽车人深度思考。
商用车对环境影响巨大。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各类商用车的保有量约为3300万辆,占整体汽车保有量的11%,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却高达50%以上。随着国家“双碳”战略加快实施,国家和企业都高度重视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采用何种技术路线加快发展,是各企业不可回避的重大抉择。
目前技术路线很多,如氢燃料电池、纯电动(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生物燃料(甲醇、乙醇等)……不一而足。笔者认为,上述技术路线对于新能源商用车来说,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有符合本国、本地区、本企业实际需求的,才是最适合的。
此外,新能源商用车能源补充模式的选择,也和场景空间有关。比如公交车辆在公交场站有固定的停留时间,用充电模式就行,没有必要采用换电模式。再比如有固定路线的长途干线物流商用重卡,采用加氢站或换电站更便捷,仅用10分钟左右就可补充足够能源。
由于新能源商用车车身重、利用效率高,所需配置的电池量较多,所以成本高、价格贵,不可能像传统燃油车那样,依靠少量的主要车型就覆盖绝大多数应用场景。在实际使用中,包括行驶距离、连续行驶时间,甚至经常行驶路线的坡度大小,都会影响新能源商用车的结构形式和电池电机的匹配大小及数量。未来,个性化、细分化、特制化新能源商用车将成为发展的基调和主流,“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就对新能源商用车的研发创新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需要更多的高水平设计研发技术人员,包括更多的应用改进工程师。这也使得今后新能源商用车技术人员的质量、数量需求都会有很大变化。
除此之外,由于社会的发展、新形势的变化、中国人平均寿命的提升,人口红利已基本耗完,所以新能源商用车另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无人驾驶。
从客观的实际情况来看,新能源商用车的无人驾驶应用将会走在乘用车前面。这既是因为商用车的生产资料属性,也是因为商用车往往有相对固定的路线场景。而且,在新能源商用车上发展无人驾驶技术,比在传统燃油商用车上更容易实现,因为无论是电机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还是电子安全制动系统等,都为无人驾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技术、新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时间进度的把握非常关键。提前一步、两步是英雄,是胜利者;提前一百步、一千步,很可能就成了失败者甚至是先烈、先驱。
以汽车传动领域CVT自动变速器为例,这是约100年前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工程师发明的,原理是先进的、可行的,但由于当时无法控制发动机和CVT变速器中的锥轮传动半径的瞬间协调变化,所以迟迟没有发展。直到70年后,随着计算机小型化和传感器灵敏度提升,电子控制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CVT自动变速器才在上世纪末大批量进入实际应用。如果有厂家在100年前CVT刚出现时,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制造它,失败结局不言而喻。
实际上,现在某些领域的某些产品同样面临类似的尴尬局面。当然,以上是比较激进的案例。在现实中,产品开发必须要有前瞻眼光,不能墨守陈规。比如在本世纪初,电涡流缓速器是一种较好的制动安全辅助系统,被国内客车行业普遍采用,“一通三龙”这些主流客车企业的很多车型都将其作为标配应用。但不久以后,更先进的液力缓速器快速崛起,性价比远超电涡流缓速器。其后,电涡流缓速器逐渐被淘汰或边缘化,即使其发明者法雷奥公司是世界零部件巨头,也难以挽回其颓势。笔者当时所在的法士特公司,在电涡流缓速器如日中天时,并没有跟随,而是果断选择了研发液力缓速器,经过不断完善创新,推出了更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液力缓速器,才在后来占领了市场制高点,被众多主流客车、卡车、特种车等广泛采用。
所以企业要有前瞻性,选择正确的产品技术路线很重要,要做到抢先一步或几步,才能使企业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和持续不断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们正处在巨大的变革时代,面对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技术和路线,要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甄别能力,既要抓住机遇,不可错过发展契机,又要谨防技术路线错误,导致企业受损甚至一蹶不振。
所以根据企业自身条件、所处环境和拥有的资源,把握好时间进度,选择最符合自身的技术路线,才能在新形势下、在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大潮中顺势而为,做大做强,占领制高点。(李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