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数智化转型大战来袭 快递物流企业掀起“下半场”

  • 发表于: 2022-08-02 14:01:08 来源:中国汽车报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物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集成应用,掀起了物流产业的变革浪潮,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传统快递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从规模驱动的“上半场”,转向精益管理、科技决胜的“下半场”。面对流程重组、资源整合、价值链重构等多重变化和挑战,各家快递物流企业掀起了新一轮数智化转型大战。

数字化为物流效益加码

物流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其市场规模庞大,但由于产业布局、标准化建设以及物流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一直以来处于“多、小、散、乱”的状态,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物流运输效率偏低。

公开数据显示,2017~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分别为14.7%、14.8%、14.7%、14.7%、14.6%。尽管占比有下降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8%~9%),我国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此外,电子商务、新零售等新经济模式的崛起,使得物流运转业务激增,消费端对于物流服务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也给电商物流体系的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

无论是传统人力与业务量之间的矛盾,还是既定价格与不断上涨成本之间的博弈,都让物流企业愈发意识到,规模驱动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通过数字化解决效率问题,从传统模式向互联网模式推进,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演进,将是大势所趋。

在业内人士看来,数字化是行业发展的“加速器”,可以实现互通互联,打破信息壁垒,帮助物流企业提升运营效率、节约成本,在数据管理方面更高效、智能,为消费端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这几年快递物流企业纷纷将视线转向数字化创新。

2014年,物流行业推出统一电子面单,截至2019年,菜鸟电子面单累计服务近800亿个快递包裹,为快递物流业节约成本达80多亿元,推动物流行业进入数字化时代。在电子面单面世前后,各家快递公司巨头开始加大信息化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输送分拣设备在各大分拨中心普及应用。

得益于5G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企业,还是以顺丰、“三通一达”为代表的快递企业,都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智慧物流。随着快递企业将数字化创新付诸实践,针对末端配送、干线运输、仓储分拣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不断落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前置仓”、“预售极速达”、“智能配送机器人”等快递行业独有事物的出现,已成为快递企业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服务升级和提高消费者体验的重要表现。受益于此,“双十一”、“6·18”等电商大促期间的物流配送已然不是难题,爆仓现象鲜少出现,快递包裹“分钟级”送达更是屡见不鲜。

“近年来,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的助力下,快递物流企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这也让快递配送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物流行业专家孔震认为,提升服务效率,给消费者带来良好体验,“数智化”技术赋能必不可少。目前,快递行业智能化转型趋势明显,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盘活物流生态链上的每个环节,使其运转更加充分、高效。

在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看来,在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中,快递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更为迫切。

疫情催生无人配送需求 加快物流数智化转型

总体来看,国内快递物流企业对于智慧物流的需求愈发旺盛。同时,数字化建设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今年初,《“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出台,其中着重强调,要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加快对传统物流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以促进现代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也提出,要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推动第三方物流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

目前,通过业界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与科技攻关,国内物流数智化发展迅猛,在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智能仓储、自动识别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多方面取得突破。

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软硬件产品在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物流企业的人力成本,提高了人员及设备的工作效率。据悉,人工智能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AI技术赋能的无人卡车、AMR、无人配送车、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另一种是通过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运筹优化等技术或算法驱动的车队管理系统、仓储现场管理、设备调度系统、订单分配系统等。

近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给公路物流行业带来了极大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物流企业对无人化、智能化、无接触化配送的新一轮思考与尝试。曾经只在小范围测试运行的无人配送车,已在快递和即时配等应用场景中渐次落地。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3月以来,已有10余家企业的无人配送车辆奔赴上海,通过无接触配送方式保障物资供应,以缓解疫情之下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后100米”的配送难题。其中,京东物流调运了100余辆无人智能快递车增援上海,持续加大在方舱医院、封闭社区、站点配送等场所的运力投入。

与此同时,美团也从北京临时调派了50多辆魔袋20,进入上海社区、医院和学校,帮助运送各类生活和防疫物资。据美团自动车配送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美团自动配送车多次驰援抗疫一线,已在北京、广州、南京、深圳以及成都等地投入使用。除此之外,毫末智行小魔驼、行深智能60余辆绝地3000H,以及新石器无人车、阿里巴巴“小蛮驴”、白犀牛无人配送车、驭势科技Ui-Box等,分别奔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端和区域,成为上海疫情防控和物资保障的有效补充。

在深圳街头,自动驾驶轻卡也被用来运输防疫物资。据元戎启行方面介绍,其投放的自动驾驶轻卡负责沙头街道划定管控区内的防疫物资配送,路线范围覆盖接近整个街道,服务12个防疫工作站点,每天能够完成500多箱的物资运输,包括桌椅、帐篷等无法通过轿车来运输的物资,以及大量的防护服、酒精等防疫用品。

“从小范围试运行到多场景推广应用,无人配送正加速走向现实。”孔震表示,疫情给物流体系带来的配送压力,是数智化技术加速“脱虚向实”的主要推手。在一些真实应用场景中,无人配送已迎来路权开放、商业化落地等方面的突破。虽然当下尚未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但随着政策的强力推动及资本的持续加注,无人配送将在2~3年内迎来爆发期。除此之外,疫情防控期间,在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中,智能快递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显然,以无人机自动分拣、无人配送车等为代表的智慧物流设备,在提高物流效率、减少人员交叉感染等方面优势凸显,国家相关部委也对物流业数字化、智能化在疫情中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并明确将着力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化设施设备与物流活动的深度融合。

目前看来,物流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物流企业想要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具备强有力且稳定的抗风险能力、应变协调能力、提升服务能力。由此看来,物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刻不容缓。

数字化转型面临瓶颈

公路物流行业向数智化转型已是行业共识,但由于其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智能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还未有效弥合;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但价值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等。

纵观国内智慧物流产业链,系统集成商、机器人、堆垛机、穿梭车等单机设备市场发展已较为成熟,但不同厂商的自动化物流系统、设备基本还是独立运作,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实现不同环节、不同类型设备、不同厂商同类设备的高效调度、高效协同,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

“智能物流的生态体系是建立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之上,需要全面实现物流的在线化和数据化,促进整个生态体系的各个链条参与其中,这离不开物联网的技术支撑。然而,在智能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却一直没有好的基础操作流程和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各类智能硬件、社会物联网之间的互融互通效果不甚理想。”孔震进一步说道。

对此,智慧物流领域专家、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王继祥也表示,长期以来,由于系统的不兼容性,导致不同品牌、不同用途的各类AGV、搬运机器人、无人叉车等无法协同,而且难以互联互通,需要运用不同的平台或者对接端口进行连接与控制。“智能物流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强大的物联网终端操作系统,统一智慧物流底层基础架构,实现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物流设备与物流系统智慧互联和协同作业。”他说。

“国内推动物流数字化发展的大多是初创企业,在资金、研发投入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储备上,依然有潜力可挖。未来,还需要依靠链条上下游各环节形成合力,甚至包括政府持续的关注和投入,才能真正意义上从物流大国转型成为数字化供应链强国。”物流行业专家认为,数字经济风起云涌,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增长前景可期,整个物流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仍有提升空间,而在这一领域早有布局的企业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红利期”。(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