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月18日,上海国际车展如期拉开大幕。作为车迷们期盼已久的庆典,超百款重磅车型博足了眼球。众多新能源车型以强烈的科技感强势出击,无可争议地站上了吸睛C位。
在上海车展逛一圈下来,最醒目的关键词就是“科技”。汽车产业智能化的大趋势已经从论坛上、演讲上、报告上,走到了眼睛里、座舱里、车机里。每一个在车展现场的人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科技创新和融合创新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核心驱动力,描绘着未来汽车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无限可能。
2023年是前所未有的重要时间节点。与两年前相比,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从不足两成的14%,增长到34%;从集中于出行领域,到更多地走进普通家庭。对于上海车展来说,激光雷达车型从前些年只是在车展上展现研发能力的“走秀”,变成了中国车企构建国产品牌技术影响力的主要指标。
事实上,早在2021年的上海车展,激光雷达便作为汽车智能化的标志性部件,成为各大车企的宣传重点。两年后,又是上海车展,由各大车企点起来的激光雷达“科技树”结出了硕果。对2023上海车展13个展馆做初步统计可以发现,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达到了近40款,激光雷达俨然成为新能源汽车实现智能化的“标配”:在上海车展的9个整车展馆中,每个展馆都有3~5款激光雷达车型,而在新势力品牌较为集中的6.1H馆,激光雷达车型数量达到了十多款。
激光雷达何以成为汽车智能化的核心?
据资深技术专家介绍,车辆要想实现智能驾驶,首要是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探测。单一的传感器往往有不可覆盖的场景,比如在突然的强光直射或无路灯的夜间道路上,摄像头的感知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而这对于以安全为首要目标的自动驾驶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感知出现错误就必然意味着自动驾驶的决策失误,可往往一次错误判断,其代价就是乘客的生命。
当激光雷达加入后,其不受环境光影响、主动探测、精度极高的特性可以覆盖其他传感器的“弱点”,这样构成的感知系统能力更加全面,智能驾驶的决策也就更加安全、合理,从而让汽车用户获得更安全、更舒适、更智能和更先进的驾驶体验。
这也就是在汽车“智能化”大潮来临时,上海车展会呈现一派“激光雷达处处见,激光雷达车型馆馆有” 的景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如果更进一步,对这些激光雷达车型深入追溯一下,会发现,各家车型搭载的激光雷达也略有不同。
整体来看,2023上海车展的激光雷达车型可能在35款左右。其中,激光雷达产品大概有7款,分别是法雷奥的Scala,速腾聚创的M系列,禾赛科技的AT128,Luminar的Iris,图达通的Falcon,以及华为和探维的各一款激光雷达。
在有些媒体的展前统计中,2023上海车展上速腾聚创激光雷达“上车”最多,有20款左右,而其他厂商的“上车”车型数量,除了禾赛有6款外,其他均在5款或5款以下,整体来看,速腾聚创“上车”的车型,在数量上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内外玩家的总和。而仔细看去,速腾聚创合作的车企更是囊括了上汽、广汽、一汽、北汽、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小鹏等各类头部车企品牌。
可以看出,速腾聚创与紧跟其后的友商不同,并非将自己绑定在单一汽车品牌、单一爆品车型,而是展开了更广泛的商业合作。可以说,从国有车企到民营车企,从传统车企到“造车新势力”,速腾聚创激光雷达“霸展”了。
搭载3颗速腾聚创激光雷达的昊铂Hyper GT
同时,这也说明一个情况,汽车行业内的马太效应,要在速腾聚创身上启动了。
在长周期属性的汽车零部件行业里有着明显的马太效应,谁抢先完成车规量产,头部的优势资源就将向谁集中。而在车规级激光雷达领域,速腾聚创于2021年6月便在全球率先实现了车规量产交付,成为车企前装定点最多的激光雷达企业。直至目前,这一数据再度升级,达到了50多款,在行业内率先真正开启了规模化赋能的飞轮效应。
速腾聚创合作客户
速腾聚创的先发优势更受到产业资本的青睐,凭借领先的产品技术和量产实力,获得了产业内的广泛合作和资本加持。仅2022年,速腾聚创即获得了17家投资方的注资。值得一提的是,速腾聚创的战略投资方均为最懂行的汽车产业链投资者。因此,速腾聚创获得的不仅仅是投资,更意味着头部车企与之形成了战略供应合作。速腾聚创与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巨头的战略合作,将为其提供丰富的车型定点订单。
汽车产业是规模效应最明显的行业,其产业链也同样如此。“跑量”是现在激光雷达企业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按照零部件行业的惯例来看,激光雷达的大规模量产门槛单品至少是100万台,而2022年激光雷达行业的总产量还不到30万台。
只有获得车企战略合作认可,才能占稳后续市场增长,显然,速腾聚创已占据了显著优势。窥一斑而见全豹,速腾聚创之所以能够“霸展”上海车展,是速腾聚创对汽车智能化趋势的敏锐判断,也是提前布局研发、制造能力的结果。据了解,2023年,速腾聚创将有超过20款车同时量产交付,交付量有望持续刷新行业记录。
究竟哪家激光雷达企业能以强大的研发、制造实力,最先实现量变进而实现质变?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圈一个精彩的谜面。谜底何时揭开?值得业内外的持续关注和耐心期待。